作为全市有名的“剪纸小镇”,沧州黄骅市黄骅镇东常庄村在打造剪纸博物馆、传承剪纸艺术的基础上挖掘历史文化,每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

新春记者走进小村,听渤海渔村剪纸传承人韩宝菊讲剪纸技艺的由来;触摸民俗馆中每一件老物件,唤醒背后珍藏的时光记忆;回溯抗战纪念馆中一个个英雄事迹,倍加感恩当今的幸福生活。

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东常庄正在谋划新蓝图。

一张红纸尽展乡风民俗一把剪刀剪出传承故事走进黄骅市黄骅镇东常庄村,随处可见的剪纸元素,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剪纸博物馆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渔村剪纸传承人韩宝菊正在教几位农家妇女剪纸:“姐妹们,鱼最难剪的地方是眼睛,一定要让眼睛有神。

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剪的时候让眼和嘴冲着,这样就错不了。

”只见她一手握剪刀,一手拿红纸,随着剪刀在手里娴熟地转来扭去,不一会儿,一条鲤鱼便活灵活现地呈现于面前。

韩宝菊放下剪刀,转身走到作品展示墙前介绍说:“过去,人们逢年过节贴窗花,图的是它的美好寓意。

比如,这幅鱼,象征日子富足;那幅葫芦,取的是它的谐音‘福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剪纸作品不仅仅是窗花,而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不光是我一个人,人人都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

”在场的人听了不住地点头。

走在剪纸博物馆中,各种精美的剪纸作品令人应接不暇。

《鸳鸯戏水》《喜上眉梢》《比翼双飞》……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知海》《盼》《回归》……充满浓郁的渔家风情;《吴桥杂技》《沧州武术》《铁狮子》……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沧州地标文化。

徜徉其中,真可谓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尽展市井百态、乡风民俗。

20235年,黄骅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找到韩宝菊,说要在东常庄建剪纸博物馆,打造剪纸小镇,邀请她到村里教村民剪纸。

起初,韩宝菊有些顾虑:“我一个外乡人,跟那村里人不认不识的,能在那儿落下脚吗?”但想到传承剪纸艺术有了新阵地,她毫不犹豫地从南排河搬到了这里。

如今,村民们有空便聚到剪纸博物馆,他们一边学剪纸,一边听韩宝菊讲剪纸文化。

大伙儿还时常把东常庄的故事讲给韩宝菊听。

韩宝菊笑着说:“一把剪刀将我和东常庄村民连在一起,多了这么多人的支持,我能剪得不带劲吗?我正在酝酿思路,将东常庄的历史文化融入剪纸作品中,在传承剪纸艺术的同时,一并将东常庄的历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小村年接待游客2万人紧邻剪纸博物馆,两座土坯房看上去与周边环境有些不搭。

记者好奇地走到跟前,大门上方,“民俗馆”3个字跃入眼帘。

村委会副主任丰俊海告诉记者:“这是在老房子基础上改造的,里面摆放的老物件,都是村民无偿捐赠的。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不能忘了本,没事到这儿转转,回忆一下过去的艰苦岁月。

民俗馆旁边的那处老房子,是抗战纪念馆,再加上刚才的剪纸博物馆,这‘三馆’成了周边发展乡村旅游的‘样板’,每年来村里参观游玩的有2万余人。

”踏入民俗馆,时光回溯。

木炕桌、鞋楦子、老式钟表,一件件老物件刻满了时间烙印。

一位年轻游客指着土灶台上的锅盖问:“这个锅盖为啥中间鼓出这么高?”丰俊海介绍说:“中间高,蒸馒头可以多蒸一屉。

这个锅盖还有另外一个优势,是用小麦秸秆捆上高粱秆皮儿编的,用这样的锅盖蒸馒头,吃着格外有麦香味,这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走进抗战纪念馆,一张张旧照片默默讲述着抗日爱国将领刘树栋的英勇事迹:刘树栋幼年随祖父迁居东常庄,后来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毕业后,刘树栋分发西北军16混成旅,与佟麟阁、赵登禹义结金兰,三人立志用毕生精力驱除外侮,捍卫国家与民族尊严。

1945年春,他因操劳过度病逝于湖北省。

为了纪念刘树栋,东常庄对刘树栋故居进行保护性修复,打造成抗战纪念馆。

如今,纪念馆已成为黄骅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站在抗战纪念馆门前,丰俊海指着对面的一眼井说:“那眼古井是光绪年间的,经过修葺成为村里的新景点。

俺村的所有景点,都是通过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打造的。

东常庄的美,不光表现在明面上,内外都有韵味。

”剪纸博物馆游客如织对比墙上“晒”变化一晃,64岁的韩秀荣从黄骅市区搬回东常庄4年了。

头些年,韩秀荣在黄骅市区做买卖,每次回村,邻居见到她问:“啥时候搬回来住?”韩秀荣都勉强地回答:“再说吧。

”不是她不愿回来,村里本不宽敞的街道上,这儿堆着柴火,那儿是粪堆、垃圾,四处脏乎乎的,谁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东常庄在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整合乡村文化、历史底蕴,搞乡村旅游,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了,韩秀荣回村常常碰到游客。

“外人都羡慕这儿,咱为啥不好好享受?”她和老伴儿一合计,便从黄骅市区搬了回去。

如今,她家门口是小游园,马路对面是剪纸博物馆、民俗馆和抗战纪念馆,“出门逛景点,路上连个土珠儿都没有,俺决定在村里养老了。

”韩秀荣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变成了剪纸能手村里过去是啥样?哪些地方变化最大?为了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村里近几年来发生的变化,东常庄专门在村委会旁打造了一面对比墙。

站在对比墙旁,丰俊海指着上面的照片说:“这儿以前是片荒地,周边垃圾成堆,通过村‘两委’同村民沟通,把地平均分给各家各户种菜,大伙儿既能吃上绿色蔬菜,又为村里添彩儿。

村南边是村民集中放置农作物、柴火的地方。

村里主路是利用上级扶持资金修的,小街小巷改造全靠村民出钱出力。

只要是为了村里发展,大伙儿都义无反顾地支持。

村里正计划流转土地建采摘大棚、打造农家乐,不能光一味地增加景点,得想办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大伙儿致富。

”(祁洁刘菡任振宇)(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来源:沧州日报摄影:陈雷实习编辑延晨一读桂艳张莉制作曹宇责编肖东审稿晖军

  • 记载
javahdtv3d 2023-06-03 19:07:37

作为全市有名的“剪纸小镇”,沧州黄骅市黄骅镇东常庄村在打造剪纸博物馆、传承剪纸艺术的基础上挖掘历史文化,每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

新春记者走进小村,听渤海渔村剪纸传承人韩宝菊讲剪纸技艺的由来;触摸民俗馆中每一件老物件,唤醒背后珍藏的时光记忆;回溯抗战纪念馆中一个个英雄事迹,倍加感恩当今的幸福生活。

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东常庄正在谋划新蓝图。

一张红纸尽展乡风民俗一把剪刀剪出传承故事走进黄骅市黄骅镇东常庄村,随处可见的剪纸元素,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剪纸博物馆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渔村剪纸传承人韩宝菊正在教几位农家妇女剪纸:“姐妹们,鱼最难剪的地方是眼睛,一定要让眼睛有神。

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剪的时候让眼和嘴冲着,这样就错不了。

”只见她一手握剪刀,一手拿红纸,随着剪刀在手里娴熟地转来扭去,不一会儿,一条鲤鱼便活灵活现地呈现于面前。

韩宝菊放下剪刀,转身走到作品展示墙前介绍说:“过去,人们逢年过节贴窗花,图的是它的美好寓意。

比如,这幅鱼,象征日子富足;那幅葫芦,取的是它的谐音‘福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剪纸作品不仅仅是窗花,而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不光是我一个人,人人都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

”在场的人听了不住地点头。

走在剪纸博物馆中,各种精美的剪纸作品令人应接不暇。

《鸳鸯戏水》《喜上眉梢》《比翼双飞》……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知海》《盼》《回归》……充满浓郁的渔家风情;《吴桥杂技》《沧州武术》《铁狮子》……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沧州地标文化。

徜徉其中,真可谓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尽展市井百态、乡风民俗。

20235年,黄骅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找到韩宝菊,说要在东常庄建剪纸博物馆,打造剪纸小镇,邀请她到村里教村民剪纸。

起初,韩宝菊有些顾虑:“我一个外乡人,跟那村里人不认不识的,能在那儿落下脚吗?”但想到传承剪纸艺术有了新阵地,她毫不犹豫地从南排河搬到了这里。

如今,村民们有空便聚到剪纸博物馆,他们一边学剪纸,一边听韩宝菊讲剪纸文化。

大伙儿还时常把东常庄的故事讲给韩宝菊听。

韩宝菊笑着说:“一把剪刀将我和东常庄村民连在一起,多了这么多人的支持,我能剪得不带劲吗?我正在酝酿思路,将东常庄的历史文化融入剪纸作品中,在传承剪纸艺术的同时,一并将东常庄的历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小村年接待游客2万人紧邻剪纸博物馆,两座土坯房看上去与周边环境有些不搭。

记者好奇地走到跟前,大门上方,“民俗馆”3个字跃入眼帘。

村委会副主任丰俊海告诉记者:“这是在老房子基础上改造的,里面摆放的老物件,都是村民无偿捐赠的。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不能忘了本,没事到这儿转转,回忆一下过去的艰苦岁月。

民俗馆旁边的那处老房子,是抗战纪念馆,再加上刚才的剪纸博物馆,这‘三馆’成了周边发展乡村旅游的‘样板’,每年来村里参观游玩的有2万余人。

”踏入民俗馆,时光回溯。

木炕桌、鞋楦子、老式钟表,一件件老物件刻满了时间烙印。

一位年轻游客指着土灶台上的锅盖问:“这个锅盖为啥中间鼓出这么高?”丰俊海介绍说:“中间高,蒸馒头可以多蒸一屉。

这个锅盖还有另外一个优势,是用小麦秸秆捆上高粱秆皮儿编的,用这样的锅盖蒸馒头,吃着格外有麦香味,这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走进抗战纪念馆,一张张旧照片默默讲述着抗日爱国将领刘树栋的英勇事迹:刘树栋幼年随祖父迁居东常庄,后来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毕业后,刘树栋分发西北军16混成旅,与佟麟阁、赵登禹义结金兰,三人立志用毕生精力驱除外侮,捍卫国家与民族尊严。

1945年春,他因操劳过度病逝于湖北省。

为了纪念刘树栋,东常庄对刘树栋故居进行保护性修复,打造成抗战纪念馆。

如今,纪念馆已成为黄骅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站在抗战纪念馆门前,丰俊海指着对面的一眼井说:“那眼古井是光绪年间的,经过修葺成为村里的新景点。

俺村的所有景点,都是通过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打造的。

东常庄的美,不光表现在明面上,内外都有韵味。

”剪纸博物馆游客如织对比墙上“晒”变化一晃,64岁的韩秀荣从黄骅市区搬回东常庄4年了。

头些年,韩秀荣在黄骅市区做买卖,每次回村,邻居见到她问:“啥时候搬回来住?”韩秀荣都勉强地回答:“再说吧。

”不是她不愿回来,村里本不宽敞的街道上,这儿堆着柴火,那儿是粪堆、垃圾,四处脏乎乎的,谁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东常庄在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整合乡村文化、历史底蕴,搞乡村旅游,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了,韩秀荣回村常常碰到游客。

“外人都羡慕这儿,咱为啥不好好享受?”她和老伴儿一合计,便从黄骅市区搬了回去。

如今,她家门口是小游园,马路对面是剪纸博物馆、民俗馆和抗战纪念馆,“出门逛景点,路上连个土珠儿都没有,俺决定在村里养老了。

”韩秀荣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变成了剪纸能手村里过去是啥样?哪些地方变化最大?为了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村里近几年来发生的变化,东常庄专门在村委会旁打造了一面对比墙。

站在对比墙旁,丰俊海指着上面的照片说:“这儿以前是片荒地,周边垃圾成堆,通过村‘两委’同村民沟通,把地平均分给各家各户种菜,大伙儿既能吃上绿色蔬菜,又为村里添彩儿。

村南边是村民集中放置农作物、柴火的地方。

村里主路是利用上级扶持资金修的,小街小巷改造全靠村民出钱出力。

只要是为了村里发展,大伙儿都义无反顾地支持。

村里正计划流转土地建采摘大棚、打造农家乐,不能光一味地增加景点,得想办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大伙儿致富。

”(祁洁刘菡任振宇)(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来源:沧州日报摄影:陈雷实习编辑延晨一读桂艳张莉制作曹宇责编肖东审稿晖军

<strong dir="8LrSsUCaYZ"></strong>
      <legend date-time="qjSCVDcs56G2x"><tt lang="MdaDPzKU6ioF"></tt></legend><legend dropzone="Tkg0APEnF1sz"></legend>

        javahdtv3d《javahdtv3d》由来

        编辑
        1.javahdtv3d不过他也是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之前的店员全都回家休息了。
               2.”阿/三看了一眼夏天,随后又将目光看向了徐德川:“看来你还是贼心不死啊,以后小心一点,你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3.一个地级高手,而且还是一个十多年前就已经闻名天下的地级高手火云邪神。
               4.“可恶!!”向怪物咬紧了自己的牙,随后恶狠狠的看向夏天:“就算你的境界提升到了七鼎九阶又如何?如果我没看错,你的界之力量最多第三重,而我是第五重,你根本就不可能是我的对手...
               5.“是吗?那我刚才看到你摇头了是什么意思?”丹灵看向夏天问道。

        javahdtv3d《javahdtv3d》起源

            <b dropzone="ISv5W6do3p"></b>
            1.javahdtv3d在大地图场景中,有更多精致的模型,与商场五彩缤纷的翅膀相得益彰。"
                   2.你需要在这里克服重重的环境因素,成功的完成每一次的探索,游戏中的载具非常的吸引眼球,非常的赞。
                   3.支持三个网络的完美交流,个人也可以打金,个人也可以取得自己的霸权。
                   4.神秘副本热情满满,在这个庞大的地图中寻找,感受不同的任务和游戏,挑战它;
                   5.去不同的关卡开启新的游戏,并尝试解决难题。免费解决每一关对你来说并不难。
                   6.玩起来很有趣。探索解决方法,完成更多挑战,每天都会有很多挑战等着你。
            参考资料